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专访 > 详细内容
“纵笔艺海,云起人生”----访书法家梁新云先生
发布时间:2009/10/14  阅读次数:5029  字体大小: 【】 【】【
“纵笔艺海,云起人生”----访书法家梁新云先生

  余首涛

书家名片

       梁新云,又名梁兴荣,男,汉族,1954年出生,陕西宁强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入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书法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供职于汉中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研究馆员。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参加陕西智性书写双年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获草书“全国奖”、入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入编《20世纪陕西书法篆刻集》、《20世纪陕西书法简史》、《百年陕西文艺经典》、《陕西中青年书法家作品收藏提名展》。

  

        2008年12月20日,天气有丝丝清寒,我预约来到了书法家梁新云家里,在两杯淡茶之中,零距离与书家对面,聊起了书法、书论、书坛以及艺术人生。参观了梁老师的书斋(借风山馆),近4个小时的交谈中,有谈笑风生,神采飞扬,有深邃深思,沉默叹息,得到的感悟和感动是深刻的,也是厚重的。

余:梁老师,你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陕西“宁强书法现象”的代表书家,能否谈谈你眼中的“宁强书法现象”?

梁:感谢你对宁强书家的关注。虽然我已经离开宁强十几个年头了,但我对宁强这个书法群体一直保持着特殊的感情。当初只是几个热爱书法的年轻人聚到一起,经常探讨如何才能把字写好而已。宁强是一个山区小县,偏居陕南一隅,这里是汉江之源,青山绿水,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朴实醇厚,经济不发达,交通不方便,人的杂念相对也就少一些。我们从1991年起至今,连续举办了五届“汉源笔会”,每次笔会都有侧重点地分别邀请全国书坛有影响的老、中、青年书法家来办展览、搞讲座,对当地书法爱好者进行示范和辅导。比如:瓦翁、陈复澄、张锡庚、赵雁君、周祥林、薛养贤、吴振锋、遆高亮、史星文,还有本市有影响的书法家等等,都到过宁强。我们立足小县城,少去了浮华和应酬逢迎,在这一个相对静的慢环境中,不跟风,不浮躁,没有过多的功利性,能用一颗平和的心来对待学习书法。我们注重踏踏实实,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下苦功夫。一方面脚踏实地努力临习传统经典;一方面时时在关注当代书坛的动向,虽然县城相对比较偏远,但是大家对书坛的关注、对书法的热度是积极的,主动的。再就是团结心齐形成合抱之势。人在那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大家感情很好,对艺术的探讨和交流是非常和善的,少了些事事非非,多了一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一个山区小县,有7人30多次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中获奖和入选,我感到二十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更重要的是带动和辐射了当地更多的人去热爱书画艺术。

      宁强书法现象,其实与宁强书法群体没有太大的关系。宁强书法现象,主要是1998年,倪文东先生在编撰《二十世纪陕西书法简史》时根据《陕西日报》刊登的一篇叫“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新闻报道,将 “金堆城书法群体”和“宁强县书法群体”作为特殊现象单独列出来,进行了专题介绍。从某种程度看,对宁强书法现象在陕西书坛给了一个很客观的坐标定位,向书法界递出了一张独特的“宁强书法名片”,从此,“宁强书法现象”才见诸于报端,得到了书法界的广泛关注,声名远扬。我作为宁强书法群体中的一员,感到很幸运,虽然我和封海洪现在已经不在宁强,但宁强的杜正满、牟君诚、陈华春、田洪宝、袁小山、刘军等青年书家,还在延续和操守着这份艺术热情,壮大和强劲着这股清新的艺术之风。一个小县城,现在有中国书协会员五个,入选国展30多次,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真诚期望宁强的书法人,能够依然把这一书法现象发扬光大下去。近几年,我和宁强的朋友经常谈到,宁强书法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应该由衷地感谢县上各级领导多年来对书法事业的支持。虽然,县上领导没有在书法组织里担任或挂名领导职务,但他们实实在在地支持书法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在经费上大力支持。每届笔会都要拨专门经费,县上的主要领导还要亲自到会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把有发展前途的书画爱好者,相对集中到条件好的县城业务单位,给他们创造学习的环境和机会,进行重点培养。可以说,因为有各方面二十多年的不断支持,宁强书法才能走到今天。

余:梁老师,我是第一次近距离走近你,能否谈谈你现在的生活现状及艺术创作状态?

梁:说起生活状态,我在宁强生活了四十来年,在汉中生活了十几年,都一样,对我来说,没有太大改变。我心里很静,也很闲适,我的心情很好,天天可以写字或从事着与书法有关的事儿,书法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临帖是我的日课,也许因为我不生活在北京,西安等大城市,少了很多应酬,少了很多虚荣,没有太多的打扰,只有不断地临帖学习才不会被书法队伍淘汰,或者说在艺术上不会同青年人的距离拉得太远。前不久,《书法报》编辑张文博来我这儿,很有感慨地说:“我感觉陕西的书家,前些年我抱有希望的人,经过这些年,大多数人已经落伍了,而象你这样写字的人不多了”。我说:是的,象我这个年龄段的人,还这样写字的人可能真不多了,这是因为自己太笨,怕总跟不上别人。紧追不舍还是被人拉下一段,不学习不行。我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书法创作”,也不太喜欢谈“书法创作”这个词。我喜欢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写字,不敢谈书法。书法要求太高,太遥远。自己写得东西到底是什么,那就是别人怎么看的问题了。

余:我看到过你的很多作品,有疏散之气和淡然意境,有当代大家谢无量书法的风神和影子,请你谈谈谢无量对您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梁:谢无量是当代书法的一座高峰,是二十世纪中国十大书家之一(《中国书法》杂志社评选),他的书法艺术的高度,让我终生仰望。近几年,我静下心来,专门临习和研究他的作品。关于谢无量,书法界评价很多,有人认为不好临学,没有可学的,无法学,没有太多规律可遵循;有人认为他的作品,让人从情绪上感到很冷,疏疏散散,飘忽不定,是有法中的无法,无法中的有法;有人认为他的书法,字字面目不同,极富于变化和艺术张力,而且养眼耐看,对人有视角冲力,越看越好,越看越有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人,智者见智”吧!我想:只有尊敬他,学习他,我们才能了解他,靠近他。对谢无量书法的学习,就我目前水平而言,还远远谈不上掌握和理解,等哪一天理解了再回答你吧。

余:梁老师,我了解到,您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类展赛中入选或获奖,请您谈谈您对“国展”的认识?

梁:所谓国展,一般指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大型书法篆刻展览。国展,对于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参加不参加国展是每一位书法人自己的事,没有人要求谁必须参加。大多数书法爱好者,肯定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参加国展或获奖。你愿意参加,就要按国展的要求办,每一届国展的征稿启示中都有具体要求。通过这种形式,使自己的书法水平得到检验和社会认可,没有什么不好。当然也不能为参展而学习书法,一定要明白参展获奖绝不是学习书法的最终目的,对待展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入展了就高兴,落选了就骂人,这样不好,不利于学习书法,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国家这么大,学习书法的人又太多,一个人努力了几十年,连字都练不好,何况是国展这么大的事,谁能保证展览没有一点瑕疵呢?除了展览这种形式,谁又能拿出更好的形式来呢?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首先自己要努力把字写好。当今除了展览,传媒太发达了,好作品是埋没不了的。对于国展,我很坦然,有时间就投稿,没有时间就放弃。再告诉你,我落选的时候比入选的时候多,但入选和落选都不会影响我继续学习书法。

余:很佩服梁老师对书法的勤奋和执着,能否谈谈您对书法的认识?

梁:书法是什么,对社会到底有什么作用,对个人到底有什么益处?这个问题太复杂。关于书法我已经无法简单地用一个概念、一个名词来解释。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书法的认识和定位不可避免地也要重新研究。过去,书法可以说一直是属于读书人的必修课,是一种工具,是业之余事,就好象一个人,天天要吃饭一样,客观上要求人写字的熟练程度就像吃饭时拿筷子一样,自然而然的,大多是为了实用而写的。没有多少人把书法作为艺术,作为职业来谋生,更没有为了参展参赛而创作作品一说。那时候,对书法有研究的人可能更多的地通过对书法学习而达到身心双修,没有几十年磨炼能成吗?现在不一样了,书法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纳入正规化的大学教育,应该承认,现在很多人学习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谋生就业问题,把书法作为一种商品,书法已经不再是读书人的雅玩和实用工具。现在是知识大爆炸、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一种产品,时隔几个月就更新换代。我常想:几十年磨一剑的书法学习方法,今天还能适应吗?再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部分古代书法经典,都是手札、便条等,都是可以把玩的不经意之作,但是今天,为了参展,为了使“艺术品”成为商品,就需求形式而言,也不能同日而语?社会发展了,书法是不是要发展,怎么发展?与时俱进肯定没有错,但怎样进,可能就是个人的悟性和造化了。过去不懂书法时,我很自信,几十年过去了,反而不敢谈书法,我只是尽量把字写好就行了,这样,我心里踏实。

余:梁老师,你太谦虚了,我祝你早日成功。最后,你能否谈谈对《陕西书法网》有什么好的想法、建议和意见?

:《陕西书法网》作为陕西书法艺术的一个专业网站,创建和运营必将为陕西书法的传播和宣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平台。值得祝贺和支持。虽然,我对网络技术也不太清楚,但预祝网站越办越好,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网站能“普及和研究兼容”,当然专业些更好。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积极借鉴中国书法家论坛等先进网站的经验和做法,最好,编辑记者要与网友进行双向互动和互学,提高网站的人气指数,扩大影响,形成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这样运营和运转可能更快,更有效。就说这几点吧,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一定能成功。

余:梁老师,感谢你给了我一个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从你的身上,我能感受到你对书法的激情,也感到了久违的艺术温情,很受益,很受教育,也祝愿你在新的一年里,书艺精进,更上层楼。

梁:不用谢,谈到书法就会给我带来很多快乐。

                                                                      二OO九年元月三十日整理于汉中汉云阁    

  

梁新云先生书法作品欣赏

  

  

  

  

  

  

  

  

-----文图请梁老师雅赏指导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1]
    暂无已审核评论!

汉 中 书 画 网 

QQ: 1059438251

备案号:陕ICP备09014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