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新闻 > 详细内容
认认真真写字 快快乐乐生活——走进汉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梁新云的书法人生
发布时间:2015/12/23  阅读次数:9962  字体大小: 【】 【】【


人物专访:




认认真真写字   快快乐乐生活


——走进汉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梁新云的书法人生

  

            

董晓蓉

  



如果说书法是一座圣山,那我就是虔诚的朝圣者。仰望高山,我心所有是无限的崇拜和真诚的向往,我力所能是一步一叩头地不断向前去接近神圣。今生的全部,大概就是这苍凉而悲壮的旅途。

  

                                         ——梁新云


  

  

       梁新云简介      :


梁新云,又名梁兴荣。陕西宁强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入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书法专业,曾任职于汉中市群众艺术馆、汉中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书法院副院长,汉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2009年后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书法系、长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任教,从事书法教学与研究。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八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并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最高奖“全国奖”;全国第六、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二扇面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会员优秀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千人千作大展;其作品曾在《中国书法》、《东方艺术》、《书法之友》、《收藏》、《书法报》发表并编入《20世纪陕西书法篆刻集》、《20世纪陕西书法简史》、《百年陕西文艺经典》。其作品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收藏。    




  



               书法历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瑰宝。“文如其人,字如其性。”这是古人留下的经典古训,一个没有特质和独立思考的人是很难创作出好作品的。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具有观赏性的书法作品,而是缺乏赋予生活气息的作品。梁新云老师就是把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融入书法,以他别具一格的书法和对生命感悟践行着认认真真写字,快快乐乐生活”的信条。他以书法作为圣山,以一步一叩头的方式虔诚地朝拜。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仕途繁华,而选择了接近苦行僧一般的书法学习,舍彼得此,花开见佛。

                      伴着冬日的暖阳,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感恩之情拜访了梁新云老师。初次见面,我很自然地问起梁老师,小时候,是什么原因让他产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看见大人们在大街上写标语,办黑板报。有人写,有人画,围观的人很多,特别热闹,他便对写字画画产生了兴趣。他当时也不识字,并没有书法的任何概念,只觉得好玩,好羡慕。可是就从这以后,他就喜欢上了写字。从上学到工作,他一直喜欢写字。走到哪写到哪。写字让他感到很自信,很快乐,他觉得自己一生没有白过。当然现在他也不敢说他写得很好的,但起码自己感到时时在进步。

               中国的读书人向来以“兼济天下”为第一大任。年轻人,是要有志向的,首先要在专业上,事业上有建树。所以在他年轻的时候,学书法也只能是晚上,白天还是要忙于工作的。想想这一路走来,有时候他或许也会被人误解,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或许有时自己也不被别人了解,人家对自己不公,他很坦然地认为那是自己没有表达清楚。如果自己喜欢写字,坚持不懈。这时候就别在意别人怎么说了。学习书法需要一生的坚持,不要怕吃苦,要有坐十年冷板凳的信心和决心。


                                                             

  

针对现在很多书法爱好者,很喜欢书法,但面临现在社会的浮躁,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增大,却不知如何正确处理工作,生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带着这个问题,我请教了梁老师。

他说:首先一定要对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要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有没有学习书法的特质,学书法的目的是啥?为啥现在这么浮躁?现在所谓的书法家太多了,称他是书法家,他觉得丢人,他辛辛苦苦学了几十年的书法,这个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从来没有放下过,近二三十年,周末,节假日从未休息过,春节也就是三天。有些人早上拿起笔下午就是书法家,现在这个世道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现在你只要有多大的胆,你就是多大的书法家。





书法是个慢活,书法不能急啊,书法是艺术,但书法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如果把书法仅当作艺术,是对书法的贬低。书法不仅仅是艺术,书法也是一种教化。书法是代表一种传统的道德教育。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它从内容上应该具有正能量,歌颂光明,启人上进,愉快。从形式上,当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有新意,要大家喜闻乐见。研究古代书法史时,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大部分的经典作品,大多是记述某个事件发生原因,经过和结果,比如《石门颂》,《石门铭》等。在过去,书法只是一种载体,它仅仅利用了书法这种形式来歌功颂德,叙事,教化人们的。一直到明清,所有建筑物上的牌匾,“正大光明”,“明镜高悬”等也是昭示政治开明,警示为政者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书法是归到中国文化的,大学的书法专业归到社文专业。80年代以后,中国书协成立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书法热。也就这近五十年,把书法拉入大学本科教育,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书法的发展。从无到有,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纵观历届全国书法展,从第一届到第四届,参加的作者大多是学者,名人,每一件作品是不同的风格。但是到了五届以后,就开始出现流行书风。因为学习书法人多了,大家都想参加全国展,书法成为专业以后,大学阶段,四年时间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人才。大家都想要速成,在短时间内想要获奖,入展。回归传统,传承经典口号是对的。书法史告诉我们,书法在每个时代都应有独立的代表这个时代的书风。艺术是最讲究个性的,每个时代都应有每个时代的经典。二王的精髓在哪里?在二王以前,在整个唐代以前,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情性来书写的。就是随性书写,只有一个想法,是怎样把字写得更能抒发自己的情感,更多地是想怎样把自己写出来。这时没有规定的标准。而现在有的人却认为魏晋风度就是把字写得都像“二王”,对吗?技的东西可能经过几年的专业训练就能掌握。





现在很多人写字,太缺少情怀,连自己独立的人格都没有,还谈什么艺术?什么价值? 还有我们和古人相比,书写量太少了,超越古人当然很难。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耐得住寂寞?自然科学,现代技术都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向前走,但书法不行。每个学书法的人都要从原点出发,一点点地学,一点点地悟。别人对书法任何的见解都无法代替自己的认识,只有真正系统地对书法碑帖深入临习之后才会明白书法的不易和深邃。书法和别的专业也不一样,书法需要提高鉴赏水平,书法需要边读,边操作,边悟才能提高的。你不亲自操作,不读书,鉴赏水平就不可能提高,更谈不上书写水平了。学习书法,如同作人,那种扭捏作态,刁钻,投机取巧肯定是不好的。书法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去学习。为什么书法专业的大学生四年就会在技能和认识上超过很多人一生的学习?现在的学院教育,第一是因为专业学校的学生的起点高,天赋高。第二:学专业他所学的科目是系统化的。他的老师不仅理论要高,而且实践水平也是要高的,他的老师本来就代表着这个时代专业的前沿。而大多数业余书法爱好者,首先要保证稳定的生活基础,要有良好的品行,要让自己静下来,抛却一些杂念和世俗诱惑,要耐得住寂寞,慢慢学是可以的,持之以恒,能到一定程度。但要说从高度上想超过学专业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而要下更大的功夫才行。不要认为书法就能救世,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了。书法就是茶余饭后的闲事,自娱自乐的。





那么如何选贴了?首先要给自己定好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当你选择你喜欢的帖时,就要对帖存有敬畏之心。要用崇拜之情去读帖,临帖,悟帖。一棵几百年的大树,有人都会把他当神当师来敬的,何况千年古帖。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学一个帖,帖就是你的老师,你要从心底对他佩服和崇敬。你下决心,十年我要学会,我一定要学的跟老师一样。如果有这个心,心里有这种想法。一定能写好。心里没有崇拜,敬畏之情,自认为写好了,仅仅学了个皮毛而已。心里存有敬畏虔诚之心,你就必须走进他,亲近他,对他细致研究。其实真的很简单,人们往往把单纯的东西复杂化了,恰恰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了。写字是快乐的,如果写字带不来快乐,那么就不要学书法。如果学书法要挣钱,那也别学书法,其他职业挣钱来得更快。去钉皮鞋啊,开面皮店啊,都能致富。

其实我们写字要有开面皮店的心态,把事情当事情做了,不和别人攀比,不要把自己看大了,起早贪黑,要想挣钱真的很快。学书法也如同卖面皮,对炸辣子,蒸面皮的米,火候的掌握,面皮的质量,数量,环境卫生状况等都要有细致研究分析。如果你天生就喜欢写字,就不在乎挣钱,那就天天写字,不就得到快乐了吗,写字是快乐的。当然写字也是有基本条件的,该上学的时候上学,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退休的时候退休。没有这些基本的生存条件,我肯定不学书法。因为我会找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事情去挣钱养活自己。


  

谈起 “宁强书法现象”,梁新云老师是“宁强书法现象”的领军人物,没有梁新云老师,就没有“宁强书法现象”。宁强县位于秦巴山区,过去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经济落后,山大地偏。但这里的传统文化氛围却比较浓厚,书风淳朴。每一个时期,当地就有一批文化名人及书画家。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1年到1996年,由县政府主办的三届“汉源笔会”,为宁强的书法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三届笔会通过邀请南京,苏州,镇江等地的书画名家交流,学习,分析,回答了宁强书法爱好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分析了国内书坛的现状,为宁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许多经验和参照。梁新云老师经常带领宁强书法爱好者走出去观赏名家的墨迹,聆听名家教诲,外地的名家也在宁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当时他在南京艺术学院跟黄惇教授学习书法,黄惇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他就邀请黄教授来汉中搞讲座。他们就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这种方法,开阔眼界,认清方向,同时又强调学习传统。“临帖是日课,而日课必须量化为临帖的时间和字数。”在对传统书法经典的学习上,他也着实下了几年扎扎实实的笨功夫。梁新云,封海洪,杜正满,牟君诚,陈华春等人多次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打破了汉中市入选全国四大展览零的记录。这样在省内,乃至全国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他明白选择书法艺术,就是选择了一条孤独艰辛之路,没有一种精神的支撑,不能保持一种心态的平和,迟早是走不下去的。当然宁强书法艺术的崛起以及他们在书法创作中取得的成就,也离不开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







纵观梁新云老师的书法作品前后风格变化那么大,而且融合得那么好。梁老师同大多数学习书法的人一样,最先起手的是楷书,以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多宝塔》和智永《千字文》为日课,后来他不满足于楷书的形极方整、体势稳重而是又移情于行草书了。再后来又习狂草,起初,下功夫研究临摹过《阁帖》,尤在二王上下苦功夫,他临习历代法帖的经验是:一是无我。临帖就要像帖,千万不能夹杂任何私念,不要想去修改。最好把所有的功夫用在“像”字上。临帖要坚持一生。二是自己写作品。少谈创新,最好别想要创新,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内容,按所学帖上的字,能组合成一件作品,自然就不同与帖,有新意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些年他的书写归于平淡,不轻易参加展览,书法成了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书法也是他一生无法割舍的情节。他只想用心灵去触摸传统,进入传统,既积累笔墨的经验,提升表达的手段,又在创作中获取生活感悟,领取生命的愉悦,完成自己。当然说起“回归”,“设计”,作品怎么可能没有设计,但是要不为设计而设计。

梁老师现在受聘于长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长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的书法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他在对外国留学生书法教学中,通过手把手的教学,讲解,帮助留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的笔,墨,纸,砚,深刻认识中国汉字造型之美和毛笔书写之美,让学生亲自体验中国书法的魅力。每学期课程结束时,他会让他们简单的学会写春联,吉祥用语和少数字的作品。这些留学生通过他的书法教学,体验和感悟了中国书法,他们更加喜欢中国,喜欢毛笔书写。他同留学生们接触,也为他带来了快乐。


  



通观梁新云老师的书法,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本色书写。所谓本色书写,就是见人见性,就是人和书要通透。他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能让人静下心来,让我们浮游的心绪沉静下来。如果书法是写心和写意的过程,那梁老师的每一幅作品,它写出了书法的本心,它变化莫测,但又不孤高离俗。低调、处下、利他、不争,他以这些常人以为愚痴的方式不断地远离喧嚣,而向他生命中最真实的诉求——书法,亲近,这种方式是随性的,更是见性的,是“几于道”的,在这个重物质占有而轻精神修养的时代尤其显得高贵甚至奢侈。他从之前的奔腾跳跃,力满气足到现在的散淡拙朴。梁老师通过书法的研习不断地向内索求、向内修养,明心见性,完成了人格与书法的双重超越与升华。








——汉中书画网  友情报道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1]
    暂无已审核评论!

汉 中 书 画 网 

QQ: 1059438251

备案号:陕ICP备09014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