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教学 > 详细内容
冯力书画课堂六讲(摘要)
发布时间:2012/2/13  阅读次数:6332  字体大小: 【】 【】【
  
  
冯力书画课堂六讲(摘要)
  
学习 · 体悟 · 切磋 · 探索 · 交流 · 传承
  
  
_____冯力书画课堂(一)
  
           艺术,艺为“形而上”,可划分为文化高级范畴。术有高低拙巧,很直观。例国画笔墨要求:其轻重缓急之时,提按顿挫之力,干湿浓淡之变,主次虚实之法。历史上各时期各时代又有各大家积累、创造,之后“术”又积淀成为传统链条之一环节。术可熟能生巧,巧能生奇,奇则升华为“艺术”。可见“术”是要认真对待的。有志于书画方向的要勤学苦练“术”。
           笔墨也是画家的天性、天份、心境和认识,生活、生命信息的载体。笔墨是浓淡枯湿,勾皴点染擦,是泼积宿破焦,是平留圆重变,是清沉润和活等等。
宿墨过夜后黑而不火,落纸苍茫润滋,不激不励,不浮不躁。用的好品位高,学术性强。
           有书卷气就品位高。书卷气是风格,又是绘画气质。它与笔的另一端——个人的品性修养、文化知识的广博精深有关。说是可意会不可言传,实也简单:多读书即可。文人书画家起码要个相当大学中文本科水平吧!
           元人笔墨是典型的中国文人画贵族,是巅峰、集大成者,属雅和正的精英文化,要好好嚼嚼。
           线有面意,点有线意,侧有中意,画有书意,境有诗意,彩有墨意。如此深得个中三昧。
           传统、基础、学养、创新诸方面对专业、职业书画家是务必要兼备的。最后还要与古人、他人、前己“不同”:不断前进、变化的个性化语言、符号。艺术就是“不同”,艺术的“陌生化”,艺术一直是“现在进行时”。
           书画家是愚人的事业。学习书画要做老实人,不要自作聪明,走捷径,最戒心浮气躁。吴、齐、黄、潘都是勤苦一生的典范,可染先生坦言自己是“苦学派”,这是老实人的老实话。我还未见到、听到某大师自称为“天才型”的。
           元汤显祖讲:“士有志于千秋,宁为狂狷,毋为乡愿。”真正品高艺绝的千秋之作,注定是阳春白雪,少数人知音的精英艺术。搞艺术的要拒绝平庸流媚,甘于孤寂、清贫,可以独持己见,我行我素,可以不被人理解,一条路走到黑。
           文人画饱含作者聪明才智,一直试图打破具体门类界限,直达深层文化意识,淋漓表现个性才华,丰富了艺术形式和审美意趣。诗书画印的全方位发展和融汇,是国学的至宝,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只有东方中国才有的创造奇葩。其典范有苏、文 、徐,吴、齐、黄等。
         中西画拉开距离就是各有各的体系,各有各的游戏规则。人类各行业都有规则、标准,舍此世界将一塌糊涂。正是这些带着的“镣铐”使我们在跳舞中获得别样的欢喜和自由。对外吸收、兼融,不要失去老本和底线,否则什么都不是。
         书画是精神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生真善美境界的彼岸和物化,是放飞的心灵,暂时超越现实的一片净土和平和的精神家园,不是追捧、拍卖、追风和一味参赛评奖的功利活动。想以此怎样如何者最好止步,不然烦恼、“赔本”多多。
         纯复古在艺术上没有半点意义。“白云生处有人家”,必须将传统深处的古典美的系列代表元素重组、改进、“洗心革面”,以当代人思想、审美观构建现代美学建筑。简单讲,既传统精神与现代形式尽可能完美的结合。这些,需要才学、胆识和时间。作到一丁点就不易了。
       “内行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观同行小品、即笔,可知其“功夫”:文化形态、笔墨精神、程度,是几斤几两。好画好字都是传统的厚积,生活、自然的启迪和灵感、激情的火花撞击。
           清雅、秀润、高古、潇洒、雄强、浑厚都是美。脸面、气质各样,只要脱俗、不趋时,有韵味都好。
        观察要注意整体、大感觉,更要注重细部微妙之处,如花之绽放,鸟之展翅,鱼之拂水,虫之振甲的瞬间。注重那些“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是与非之间、隐的、微的自然形态,很可能画理、画趣、画意就在其中。两极之间天地大,名堂多。
       学识之低,于浮名少潜修,品格之下,于虚荣而不甘孤寂。板橙何止十年冷啊!读书、写字、画画都 要下笨功夫,死功夫,硬功夫,哪里有勤奋,哪里就有天才!天才就是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下了大功夫。暝暝之志、之修,才有昭昭之功之绩。
       宋以降,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的逸、神、妙、能品画次序,一直为画坛主流品评的标准。其逸品“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理念是品评文人画的标杆,是历代文人终级目的。只有中国文人非生存抒情性之手段,不食人间烟火之胸怀,才能悄然抵达道家的精神境界彼岸。
       在粤东偶遇汕头文联一女作家,曾谈及“你们西北画家的苦涩”一话题。是的,西北尤其是山水画家,其作较之南画,大都有些沉重、黑辣、朴拙,透出“苦涩”,这大概与地理环境、人文精神传承、作者生活、生命体验有关吧。中国画是苦涩的艺术,也是惬意的艺术,其苦涩与本身历程的艰辛、社会的变故、个人遭遇(大都命运多舛)有关,而惬意是,几乎中国书画家、诗人天生都有一浪漫情怀,潇洒风度(至少挥洒起来如此),率性纵横,忘情涂抹,在具象和抽象中虔诚而又“随意”地悠哉、游哉,不亦乐乎!

  ____冯力书画课堂(二)

             说传统是“现代进行时”,是说与现、当代书画一脉相承,不分家,它有其常理,也有其法式。既“程式”又鲜活。不同时代、时期的书画家都在继承传统又在创造“传统”,如此推动中国书画前进。例魏晋“二王”等,唐之颜柳欧褚,孙旭素,宋之苏黄米蔡,元明清之诸大家。国画宋之范宽《溪山行旅图》博大雄浑,董源《夏山图》之秀丽旖旎 ,元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平淡萧疏,明清三石、八怪及画僧们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均为传统,又是当时的“现代书画”。要学习他们的“传统”,又要学习他们如何创造他们当时的“现代”。从另一意义讲,个别也是一般之一,局部、片面也是整体的一部分。而任何个别一般都是运动、发展和有生命力的。
             抽象源于对传统的反叛,是理性思辨的产物。既从现实世界而来且又脱离、独立而纯粹的造型艺术。古今中外均有俊杰探索且有建树者。大多画家都有意无意在尝试和涉足过,仅多少、远近而已。中国书法即是东方抽象艺术的一种。
             激情与理智交叉,磅礴与精深融汇。练就天马行空、大笔排鳌与绣花手术功夫,是画徒之所必备。
             华阳、黎坪千重岗翠、万古云山,烟霞深处,极具宾虹先生“浑厚华滋”造化真态。
               笔墨对弱者是一袍袱,而对强者却是一大笔财富。传统并具创新型画家都绕不过,也不要绕,至少我们不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尝试和掌握传统的各个阶段,时代的经典大作笔墨,咀嚼、消化、吸收并实践运用和突破,随时随地得意“亮剑”、“出招”。
             笔墨亦虚亦实。虚是文化、感觉和符号。实如先前讲,是宾虹先生总结的笔法五种:平、圆、甾、重、变;墨法七样:浓、淡、破、泼、渍、焦、宿。古人讲用笔十八法,墨分五色十色,实则不仅此,黑白灰中间地带,调子层次很丰富,如音乐之旋律节奏、强弱变化。笔墨互含,法、色多多,还在前进,发展。国画用笔不仅是以线造型的要求,中国画家的习惯、看家本领,也是作品审美的需要。骨法用笔的抑扬顿挫、起伏疾徐均能体现画面的力度美、韵律美。线与画者的感情、学养和性情相连,有志于中国书画者应在线的世界里浸淫和摸打滚爬。后达到随心所欲、呼之欲出、出神入化。用墨是中国画家的老本、家底,水墨的掌握和运用,即是国画家水平高低优劣的基本标准。传统方式的按部就班墨稿也好,或直接泼彩泼墨或彩墨相合也好,笔墨都是骨架、主旋律。中国画大家、大师们的笔墨功夫都是何等了得!然用光用彩却是传统国画的弱项,故,摸下西画,熟悉下水彩、水粉甚至油画都是有益无害的。当代国画家都注重色墨交融,甚至达到自己的发展成熟,一些前沿画家还有了别具表现力的色彩系统和习惯。
             学习花鸟画先掌握古人的笔墨程式。它是超越具体时空,千百年历史积淀,有独特节奏、韵律和风貌。这样抽象而又具体的“程式化”的构成方法、技巧,凝聚着世代画家的经验、创造和审美感觉,某种程度上成为人们审美、欣赏的取向和文化符号。学习、熟练“程式”可以入门,一般意义的“速成”,但真正有作为的画家是不等于摹仿和承袭,照搬程式套路,总会找到自己的感觉,创造出新的形式和自己的语言。其实,花鸟画的发展便是成果、示范,也是创新。借鉴、改造、渍化都离不开大自然的写生和古今中外的吸收。这是艺术家一辈子的事。
             先有内外开合,后有笔底云烟。天马行空泼墨,激情涂抹,风卷残云后冷静审度,法度勾皴、润色、渲染,步步为营,其画必然恢宏、精深,清新质朴大度,远观近看皆养眼也。
             以画为镜,其自然景象,本真激情,传统笔墨,现代韵章四者皆是皆有方为佳作。

                                                                                                 ___冯力书画课堂(三)

               画家与大自然有天然的亲和,大都有游历名川大山的经历。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讲只有道德、人品高尚者才真爱山水,得山水之灵气和沉静,得山水之乐趣。荆浩、关全、李成、范宽、巨然、李唐、元四家、清四僧等天才终生与山水相照,林泉为伴,故绝尘脱俗,淡泊明志,胸有丘壑,笔夺造化。王维、东坡、米带、董源、赵孟頫、董其昌等,这些艺术史上数的上的博学大才子们,曾为官宦,身在庙堂却江湖之情时溢笔端,“而维井泉岩谷以自适,游览之遐或写胸中逸气,留传缣褚, 不朽千古“,此宾虹语。近当代书画家,各画派诸君更是   无不践行于此且乐此不疲。
             勾皴点染,龙蛇变幻烟霭之间,结体构面,森然铸成千姿万态。绘事以文人之胸襟西画之光色构成,运之娴熟传统笔墨方为奇境!
             出神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其戛戛然难哉!全凭一生之学问,笔墨之积累,并名川大山、花鸟鱼虫为伴,与天地精神往来,方可见晓一二。
             今晚观远方未面神交画友博客,其画作散淡清新,笔墨苍劲,华滋无尘,艺术文化修养足矣,唯少“生活”、“民间”,盖高墙深院伏案,少游
历也。
             师古人、师自然孰轻孰重,比例如何,其感悟深浅、快慢因人而异,古人、前辈也终归自然。两条脚走路,都不要偏废。
             要鲜活不要“风格”,要常新不要“成熟”。果子一熟就烂,就被吃,猪一肥就被杀。无风格既是风格。严格或客观地讲,风格是水到渠成,是化蝶。风格是艺术家一生的概括、总结和大面貌,是百年之后的盖棺定论。不要刻意追求为之。
               一纸丘壑朕为主,满目青山我作峰。恣肆里法度不乱,颖异中精练严谨,那才是大家风度风范!我辈当终生努力。
               凡事皆有度,《中庸》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勿过之,勿不及。画也如此,不可不足,也不可画过。局部的精细刻画,雕琢不要太跳和影响整体。罗丹雕塑手臂太优美影响整体效果观瞻,毅然果断砍掉。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是也。
               中国画一接触笔墨就非但一技法,而牵扯理念、人格、品质、学问、涵养等等,此非玄而又玄的吓人之空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以人品道德为艺事先导、方向和起点,进而游憩和达到学问、艺事的极至和涵养之境。所谓“林泉之心”即是具高尚品德、高雅情趣,与自然山水融汇,才会“解衣盘礴”,超越世俗功利得失褒贬,忘我之我,达之翰墨丹青为上,通“道”而“天人合一”。
             文人画尚意,重神轻形,注重诗书画印融合贯通。与功利世俗的匠画相左,与富贵、“程式”、“惟妙惟肖”的“细致画”分道扬镳。它能张扬文人个性,书写自由心灵、独立意志,抒发高洁情怀,摆脱客观,可超越物象,取舍传统,审美上更具“这一个”和纷繁多样。
             五经之首《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体现了先秦文化的灿烂辉煌。做为诗的国度,其诗性和智慧、诗性的思维是中国艺术家的不尽宝藏。诗情画意、如诗如画即是对审美的至高评价。当代书画家我想也应是诗人,既会古诗、格律诗,也会新诗。本人在人生各阶段或境遇多有即兴感言的断章片句、札记、诗文、残词小令,其立意造境、练句、音律等均不满意,但偶尔投稿均有刊发。实则于古、新两者都未精研,仅略有涉猎,小有体会罢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中的“伊水”就是汉水之神,其美好倩影闪闪烁烁,跳跃虚实不定,令人遐想神往,这就是艺术。好字、画都有魅力,品读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连翩,“余音绕梁”。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道出诗人的心性、审美和观察方式——此与画家然。顿然的悠然,拉近了心与物的距离,见到诗人心中和客观的南山,颇有“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之感。
             杜甫《秋兴八首》,画人画山水均可,然老杜的人生阅历,社会历练,生命体验及“国家级“的文化修养,那是非一般画者所能体悟的。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与静,空故了群动,静能纳万境”,东坡《送参禅师》道出空灵简约,现实与艺术形式的距离美。心智高洁以简约形态道出大艺术家(诗人、画家)的哲学情怀。
王维《辋川诗》“逶迤南山水,明灭青林端”,其明灭字眼如精如灵,似虚似幻,物象恍惚之间才是自然、生命的本真和艺术常态。
         “尽精微致广大”,品画做画都应如此,远则大感觉韵势宏阔,近则耐读工致精湛。如做事:大事小事都做好才能成功。要注意,成功是无数小成功的链条组成的。为人为事大而化之,粗线条、志大才疏定会失败。
             书画家的案头功夫(笔墨、写生、创作艺术功力)而书外画外功夫更甚把艺术当学术去专研,才有教学课徒的资本,此学者型既是。我自诩为“文化个体户”,时常以此方向努力和自勉,“庶几夙夜”,不知志之将至。前辈曾讲:为师者给人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何止一桶水,最好是自来水厂那一巨罐水,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冯力书画课堂(四)                                              

             中国书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融汇整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修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等,是完整的艺术体系。
             在传统和现代转换间获得突破实属不易。学前者易于流俗平庸陈陈相因,后者易于浅薄紊乱感官刺激,面新而拾人牙慧。要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人画的天籁、率真、朴拙、情趣和精神不露斧痕地与西画、现代构成融会贯通,得到跨越国界的称道,是需要横空出世的大匠的,看起来有些可望不可及,但作为目标,我们应朝此方面努力,这点稍有前进突破就无愧于艺术家称号。林凤眠前辈做的不错,有些探索先行的可贵成果。
             艺术的“存在”和延续就是基于不同时代艺人们在继承中的不断创新,舍此则自行消灭。
不要过早地定位,大多早期“突出面目”是几天的“发展”、“突破”,是“风格”的模式、僵化。毕加索一生都在不断的否定之中。艺术家在要断推进、“变脸”。
不要好高骛远,平和点,目标现实点。
             中锋为本,是用笔,以线之骨是笔迹。用笔一波三折,逆入平出,藏头护尾,这都是书法规则。中锋勾线骨肉饱满,美感足。其它侧、逆、戳、挑,皴擦点染都是以此为基础。点墨点色均可视为超短线,内敛中锋。宾虹小点也有锋有腰有笔根,笔笔皆从毫尖扫出,用锋有屈铁之力。侧锋乃用副毫,仍有中锋之毫骨力。下笔起要有顿力,转为波澜,收要提的起。如此可强化行笔力度,深化笔痕色迹,有内涵,有传统文化符号、信息量。
             用笔不呆不板不匠,用墨准确鲜活不滞,唯有勤于动笔、“舞文弄墨”,多读书,才能心手双畅,笔墨无尘。
             不会画画不是画家,会画画没文化和文化浅薄的人也不是真画家。文化是一切艺术的基础根底。宏伟、坚实的大厦都不会也不可能建在流沙松壤上的。树大木者必有良壤,载大舟者必然水深。画家最后都是拼修养的。文心作画,自然境界不一般,能咂文史哲味来。古人云“画者,文之极也”即是。
             清湘老人讲“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拟之山必怪”。画山水“不拟之拟之”,不必笔墨照像,不必景点地图,太象太刻意连山都不高兴,不象又不知是何物何处。一切以画面最后艺术标准和效果为评判指标。还是白石讲的好“似与不似之间”。
             作品大气象才可称“大家”手笔。粗犷不是大气,精细不是小气。要整体丰富有变化,局部微妙耐读,才是孟子讲的“至大至刚”、“浩然之气”。
             气虚势实,互为依存表面。气流畅则势生发,势即形的错落、对比和塑造。
小画也可表现大世界。大手笔的小画也是大气象。要向藏大于微、藏掘于雅、藏野于逸方面努力。神、韵、境都要照顾到。
             要画好速写,突破写生类,这是当画家的第一步,也是基本功。要有很强的“三力”:扎实的造型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构图创作能力。舍此或某项太弱为“画家”都是遗憾。
             读书写画日日功。难的是数十年天天如此。我画画写字再忙晚间床上也要翻会书,数十年习惯不看书睡不着。还有一习惯是在西安美院老师那学的:看电视即动笔画速写。古装片节奏慢,长袍宽袖还可毛笔来。时间一长沙发旁旧杂志上墨道道一本接一本,扔废品偶尔细瞧,呵,有的还挺有意思。
             观展品读江、浙中青年画家山水巨幅作品,感触多多。生长自然地理北方的画家,我们要更多地继承荆浩、范宽、郭熙、李成等各代画家的创作和精神遗产,关照、靠近和努力研习其“经典”,亲身体悟北方山水的自然地理结构、视觉生成和“形”、“状”后的民族文化精神,虚心地吸收“南画”的雅致、灵秀、清润及华滋,充实丰富我们的画面。否则愧对历史,愧对前辈。
           “北派”山水是一巨大宝库,“高山仰止”,不中断地返回去吸取营养,要象小学生一样老老实实地学,虚心恭敬地学。我辈尽力攀岩,你们再接力向上。
             人说我们“画家神神道道”(汉中土话),是的,是国画就是“神神”和“道道”的画:传神、畅道、凝神、神韵、神采等等,志于道,地地道道、艺由道崇,物以载道、澄怀观道等等,故画画的人“神神道道”不同于常人也就不足怪了。
               人常说“知道”,实则知“道”不易。
               品书读画要有点“心”、“眼”:用心看,找到文眼、字眼、画眼。
             “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此佛经语。读画品诗、游历一时乎萦绕。只要胸中有佛,大千世界时可见佛。只要真,只要诚,“诚则灵”。书画亦然。
               艺术主要是实践活动,但涉猎理论可“以史为鉴”,少走弯路,头脑更清醒。
             书画家身在俗场两栖几栖都不重要,谋生手段多样,只要灵魂存在纯真、朴实即可艺海泛舟,砚田拾珠,坚守和构建精神的家园,可享受脱俗的快乐和心灵的快乐慰藉。其实,动笔动墨本身就是“艺术”——行为艺术。我课堂讲“动笔就是快乐,动笔就是胜利”,一指勤奋,二指过程。

                                                         ___冯力书画课堂(五)

             花鸟画笔气要霸悍、泼辣,才能豪迈、俊拔,形神大气,才能厚重浑朴、淋漓生动,才有真趣清新、沁人肺腑,才有纵横郁勃、扛鼎雄建。然初学者要在宋人严谨精到和恽派没骨野逸上多走些路程。其次,多家摄取,再亲和自然、感悟造化。小水塘是养不成大鱼的。
             学国画主要是临摹古人,前辈大师的经典大作要靠近再靠近。多多感触古人经典创作方法和他们与天地万物的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实践。丰厚的传统与鲜活的时代和生活加灵感碰撞就是创新。传统整它几十年只占便宜不吃亏。基层和业余画家,尤其是靠此为生的,传统多学些,掌握多些程式、吃透两三家,既可养家糊口,又有了再努力,继续艺术再生产的本钱和生产资料。中国书画早学晚熟最好。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画真画,画好画最好到有湖光水色、植被茂盛的丘壑边、林泉边,那里可看的见春笋拔节,花儿眨眼,小鸟唱歌,云雾湿衣;听的到月色空朦的虚籁,潇湘美人的佩玉玲珑,凤箫声断,松涛吟诵。我看的过眼的一些自己的字、画及诗文,都是在“游山玩水”中,在素有“山水画卷”之誉的南郑“栖息”,以及故里圣水山村小院里的即兴挥毫和有感而发。那时在那里既有展案的冲动、“雅兴”,不动笔墨手痒,又有鬼使神助的涂抹,和不吐不唱的夜不能寐。
           观察山水花鸟林要东看西看北看南看,朝暮看、四时看。四君子、牡丹芍药紫微荷花等最好亲植,体验其成长,爱上这些“花仙子”们,演绎点现代版“聊斋”故事何尝不可,走点“桃花运”,浮想联翩,岂不快哉乐哉!
           我带学生对景写生,但更喜欢和推举古人“目识心记”。圣水南华山林小院,植被丰盛,松竹摇曳,蛙声一片。父亲手植各类花草树木,种类多样,院墙外山涧小溪淙淙泠泠,小树林清晨鹭、鸟栖息啁啾,数量可达二百之多,不开门即可见山,十分钟进山,十分钟临水(汉江河),创作生态环境颇佳,故书画诗文偶遇灵感火花即可“呼之欲出”,落墨纸、笺。真可谓“养心一涧水,习静四围山”。
             文化学识、姐妹艺术修养的高低、深浅是艺术品格高低雅俗的旨奥。天资、功力、学养和品德缺一不可。书画家一动笔,肠肠肚肚,五脏六腑均搁在案上,向世人展示,无须解说。气质亦然,“腹有诗书气自华”、“文质彬彬”,是品德学识修养的自然流露,装都装不出来。画到最后较量的是文化底蕴、综合修养。还有健康活的长,这是积累的本钱
           传统的中国绘画不仅是理论体系和“技术”表现的统一,它数千年的发展演绎,已不是单纯的自然山水、花鸟、人物,更多地承载着民族的哲学、人文的思想艺术信息。儒家的入世问世,道家的无为、天人合一、佛家的顿悟、悲悯、因果都可在此找到“关照”。
             传统中国画目面代代不同,但其根本“文脉”相承。向经典靠近,向传统回归,早比晚好,快比慢好。尽可能在青年或中年解决,吃透“传统”(精神的、技术层面的等),因为后面的事情很多,任务、目标更大。
             静生慧。多读书,人和书画都气质儒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千古不变。不要“经商”艺术,少成本,换取最大现实利益的为商之道在这里恰恰相反。那些狂燥、轻浮、做作、媚、俗、玄虚、假大空吓人之作都是在“经商”。
           让别人去争当名家大家,摘取大师的桂冠吧!我们随时随地均可声称:我们是小小书画家,是爱好者,然而是有自己奋斗方向,即定目标的小小书画家。这不是谦虚,而是真实:面对传统,面对世界,面对大海,面对群山,我们几何?我们永远从零出发,永远是小学生。
             中国画的夸张变形,强调主观“表现”,西方的“抽象”融入都是可以和值得赞许的,有的尝试还有特色和建树,这是当今艺术多元化的表现。关键在于一个“度”字,“过犹不及”,应是融合、揉入西方元素则不失中国民族传统之本。
           点子积累是墨点作若即若离的重叠,既渗化又醒而不犯。宿墨要取其沉淀、渗化外与积、破墨法大体相通。破墨泼墨则是用水功夫。要熟练掌握,搞成水墨淋漓、浓淡枯湿互渗、氤氲朦胧的水墨韵章是需要岁月的。
           在融入西方观念较系统且有建树、影响前辈有徐悲鸿、林凤眠等,现代浙江、江苏也不错。徐是最早系统地将西画中明暗素描、透视、解剖、结构等技法引入中国,融入中国画的先驱,特别是推进了近现代美术教育,尤其是在写实造型基础方面有大功。然“融”的成功与否,多大程度成功仅为一家,而不能全效仿。江、浙的中青年画家倒是路子宽且有推进。
林凤眠的实践创造值得推举。他用西方艺术技法表现中国文人审美情愫及境界,是“西”绘后期印象派、表现主义与“中”画结合的标志型人物,他的路子给我们以借鉴和启迪,值得好好总结、研究和学习。
             一直想亲睹李可染中年在略阳留下的一张写生墨迹无果,手头李的全集仅是印刷品,今有幸见到李的一幅真迹,心灵颇有震动:实至名归。真有李家山水的雄浑出深厚重饱满而浓拙之风,可染师其其言是“最大的功夫打进去,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我辈要牢记身体力行。你们五十岁前主要是吃透古人,咀嚼传统,有余力、兴趣则兼学点西画(速写、色彩、素描系统过一下更好)。谁“传统”谁受益,拾大“便宜”。何况集三家即可成一家。吃透、掌握、有代表性的三家即可走南闯北,搞专业和“走江湖”均不成问题。

                                                                                                           ____冯力书画课堂(六)

             观展、翻画册和电脑读画颇感我们的落伍。一些有才气、名气的中年画家作品雄奇朴茂,洪荒宇宙真气贯流,刚柔相济,宏微兼胜。远观烟岗苍茫大气磅薄,近品则笔精墨妙,清雅秀润。既有大川大山雄风伟势,又善近景幽微灵秀。北国雄山大壑之豪与江南秀美之韵兼而有之,真令人唏嘘、感叹:可以为师,吾不如人。西北许多画家未领悟和吸收到“南画”的清雅润秀,倒让操吴哝软语的南方中青年画家把我们的大山大水悄悄拿去了。
             要吃透两端:传统和生活,都有积累、有份量才有作为。传统愈深愈好。我见到一些书画家六、七十岁还在临贴临画。黄宾虹先生八十多还在制定学习计划,着实令人感动。终生学习才是大家风范和文艺家的本来面目。
             博者专,精者深,专精要有博的大的大基石和参照系,坐标、定位才能准确。书刊、网络上我们可知,一些获诺贝尔奖的专门大家甚至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诗词歌赋乃至书画都有深刻的理解和尝试。一切中西文化、姐妹艺术的涉猎都可以充实和丰富我们的专业和多门努力方向。
             诗书画印都摸一下,做为中国文人艺术家才不遗憾。至于水平的深浅、造诣的高低则另当别论。
写好字画好画难,入国展难,当名家大家难上加难——其实也不难,心里不要有它,认可难,不认可则不难。我行我素,读书写字画画,一切释然。
             笔墨是造型要素,也是情感符号,是主流审美标准。早突破早受益,迟早要解决。搞国画无所谓科班、年龄、专业、业余,但都要尽可能地精熟和掌握,还要有轻松驾驭写生、造境的能力。
             有法无法。前者是修行历程,后者为物象转化,虽有不同,然殊途同归。
             学一阵法,就要放飞一下。不要让理性的桎梏、法则折断想象创造的翅膀。记住哲人所讲:理论是灰色的,实践、创造之树永远常青。艺术的本质是感性的。艺术家要有童心,要纯真。我们永远是年青的,何时何地都是超然的。
             我书桌头上不可或缺的始终有一汪清水,此既是诗,既是泉,既是溪。它也提示我:孔子问道于老聃的千古名句 :“上善若水”。水是清的,平的,活的,下位的,柔德的,湛静的,深渊的,盈科善进的,不舍昼夜的等等。则事业,则为人处世,则艺术的,无不裨益。水法通则八法通。笔、墨、色,无水何谓书画,如何书画?用活用好水是大师们的“法术”“魔幻”之奥妙。我辈要“如鱼得水”。
             邻居对小孩讲,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书画亦然。不要跟风,追赛,要甘于寂寞、低调,固守和建设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别赶热闹,要有点不趋时、不辱身的文人风骨。热闹处往往有流行风、传染病。
             画蛇添足者,我看倒是个艺术家,有想象有创造,独出心裁,这一添不就是一条小龙吗?遗憾的是当时评委中没有艺术家或艺术家眼光,还落的千古嘲笑和被人奚落。
           笔墨小技有文乃大,砚田寻珠有诚则灵。古人讲:画学高深广大,变化出微,天时、人事、地理、物态无不备焉。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笔,皆成天趣,读书之功,焉可少哉!画画“六法”兼顾,兼备,首先须胸有诗书,品德高洁,还有才情、思想,其次才是技法的上乘。因为真正的艺术是精神、思想的、感情的,如此才能冲击、感染欣赏者,甚至包括作者自己。以上如此,才能落笔无尘俗市井之气而自臻佳境。于此古今大画家、真画家、合格画家都是诗文、书画兼备,多方修养,例:王维、唐寅、东坡、黄庭坚、董其昌、元四家、清四家等等,近代的吴、黄、齐、潘等等。诗文书画这都是文人画家硬指标,自我考核标准。人生早期未薰陶、涉猎或涉猎甚少者均须自觉、自我“补课”,否则就不“称职”,没底气、心虚。即使技法上去了,一不小心,成了小有名气的画家,也是无不遗憾地“稍逊风骚”。

                                                                                                                                                      

                                                  ------        汉中书画网  -------       友情报道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汉 中 书 画 网 

QQ: 1059438251

备案号:陕ICP备09014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