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集大家 > 详细内容
赖少其
发布时间:2010/5/20  阅读次数:10269  字体大小: 【】 【】【

  

追求·创新-赖少其艺术回顾展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

余首涛

  

  本网讯 5月初,本站记者赴北京,巧逢中国美术馆举行赖少其先生艺术回顾展。今年是赖少其先生诞辰95周年,亦是先生逝世10周年,共展出了先生的版画、篆刻、书法、国画等精品力作160余幅,全面反映赖少其先生的艺术风貌,再现了大师高超的笔墨技巧和清新怡静的艺术致情,是一场极为丰厚、弥足珍贵的艺术盛宴,现将部分照(图)片发至网上,让大家一饱眼福。

  

  

  

  

  

  

  

  

  

  

  

  

  

  

  

  

  

  

  

  

  

  

  

  

  

  

  

  

  

  

  

  

  

  

  

  

  

  

  

  

  

  

  

  

  

  

  

  

  

  

  

  

  

  

  

  

  

  

  

  

  

  

  

  

  

  

  

  

  

  

  

  

  

  

  

  

  

  

  

  

  

  

  

  

  

  

  

  

  

  

  

  

  

  

  

  

  

  

  

  

  

  

  

  

  

  

  

  

  

  

  

  

  

  

  

  

  

  

  

  

  

  

  

  

  

  

  

  

  

  

  

  

  

  

  

  

  

  

  

  

  

  

  

  

  

  

  

  

  

  

  

  

  

  

  

  

  

  

  

  

  

  

  

  

  

  

  

  

  

  

  

  

  

  

  

  

  

  

  

  

  

  

  

  

  

  

  

  

  

  

  

  

“追求·创新——赖少其艺术回顾展”研讨会综述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文联、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安徽省文物局、合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上海美术馆、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安徽省书画院承办的“追求·创新——赖少其艺术回顾展”于2010年5月7日至18日在中国美术馆与观众见面。并在5月7日在京举办了赖少其艺术研讨会。来自国内美术界的学者、艺术家以及赖少其亲属共数十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和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梅墨生共同主持。

  与会者对本次展览给予积极评价,同时结合相关史料,回顾了赖少其的人生历程,总结了他的艺术成就,特别阐述了赖少其对当代中国美术的启迪意义。与会者的发言主要集中于八个层面,分述如下。

  “革命的人生”与“艺术的人生”相统一

  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部长林存安指出,赖少其早年在鲁迅的鼓励和鞭策指导下,用文艺唤醒民众。解放初期和解放以后,他在文化艺术事业的领导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革命活动与艺术创作活动始终并行发展,共同进步。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傅爱国说,赖少其把“革命的人生”与“艺术的人生”统一起来,他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把革命和艺术两大事业贯穿一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树声指出,革命的艺术家很难逃开“极左思潮”的干扰,艺术和政治的关系很难得到正确处理,但赖少其能够恰当地处理两者的关系,他一直强调尊重艺术创作规律,认为好的题材固然重要,但图解政治概念的作品不算是好作品,这都是真知灼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潘耀昌指出,赖少其是艺术家,又是政治家,但是有很多双重身份的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把握不好,有时候把艺术问题政治化了,搞极端。但是在复杂多变的政治风云中,赖少其能恰当地把握住“度”。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林木说,赖少其画室里有一副对联“欲佩三尺剑,独弹一张琴”,最能反映他的革命战士与艺术个性。革命者的豪情与艺术家的诗情统一起来,成就了他的艺术。中山大学教授杨小彦认为,赖少其的人生,既是为革命的人生,也是为艺术的人生,这两者的结合刚好凸显了20世纪中国转型社会的重大背景。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刘龙庭说,赖少其有着“文人的内核,革命的外壳”,他既是地方美术事业的领导者,又是艺术家的好朋友。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认为,在鲁迅的影响下,青年时代的赖少其接触到了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的观念和思想,这使他的创作不可能局限在“国粹派”的范畴。同时作为一位革命家,革命经历造就了他在创作过程中所思考的、所从事的、所着力的,必然要和一般的更多唯美主义的艺术家大不一样,赖少其更多考虑的是一种带有悲剧意味的、更深层的一些内容。薛永年指出,无论作品的题材如何,其最终的目的是表现人,画山水也是表现人,是表现寄托在山水里一定时代人的真情实感和胸襟怀抱。赖少其的山水笔墨是很讲究的,但感人的不光是雄奇的笔墨,更是真情。这里所说的“情”不是一般人渺小的感情,而是革命老战士面对江山时所具备的历史的、现实的情怀。中国国家画院副研究员徐沛君认为,赖少其青年时期投身木刻运动,以木刻艺术为武器鼓舞民众斗志,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沉陷于小情小调,不能流于一己情怀的抒发。这一审美价值取向和赖少其壮怀激烈的报国热情结合在一起,铺就他以后的艺术基调。

  一位有远见卓识的美术工作组织者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陈琪说,赖少其在上海工作了七年,对上海美术界有三大贡献,分别是:主持成立了华东美术家协会;主持建立上海国画院;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收集2000多件古今艺术珍贵。李树声说,赖少其在华东地区担任文化事业的领导人时,对黄宾虹的成就进行表彰,很有眼光。他对中国画的价值很早就有明确认识,当党中央提出“占领琴棋书画”时,他已经很自觉地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团结了华东地区中国画界所有的老艺术家。赖少其生前同事、原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鲍加说,赖少其到安徽任职以后,强调美术事业的管理者、组织者也要从事创作实践,否则无法体验到艺术工作者的甘苦,当然也就做不好组织工作。赖少其注重挖掘安徽地区的散失的传统美术资料和民间美术资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现在看来,他的确很有胆识,很有远见。正是在赖少其的影响下,安徽的绘画传统才重新被重视。也得以上升到新的高度。薛永年指出,在1979年召开的第四次文代会上,赖少其和王朝闻一起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史学会的会长,在这之后,王朝闻主持了12卷的《中国美术史》编写,带领中青年学生重新研究传统,来做出新的理论阐释。赖少其随即深入黄山,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发展新安派。

  人格与画格的统一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刘龙庭说,赖少其视艺术为生命,他画画没有功利心。广州艺术博物馆的院长陈伟安说,早在1989年,赖少其夫妇就向广州市人民政府提出捐赠作品。正是由于捐赠活动,才使得广州艺术博物院得以立项和建设,此举动体现了赖老无私高尚的品德。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叶培贵说,赖少其的艺术气质可概括为两个词,一是“纯净”,  二是“刚健”。赖少其的作品,一是可以见肝胆,二是能够鉴天心,他通过作品完成对生命本真境界的表达。陈琪说,赖少其性格中包含着率真的一面,他的作品也是如此,他不刻意掩饰什么,总是明明白白地把画上的东西展示给人。他晚年创作的山水和花鸟,非常有童趣,非常天真。刘曦林说,赖少其进入了“心画”境界,他的画是发自内心。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毛建波说,赖少其的诗句跟他的绘画一样,直率、天真,诗词题跋非常直率、非常清新,很少用生僻的词汇或典故,从临古中来,又有自己的创作。他性格里有不媚俗的一面,所以尽管一生坎坷,但终有大成。广东美术学院教授庄小尖介绍了赖少其小学阶段的求学经历,并强调赖少其一直对启蒙老师敬重有加,赖少其很念旧,重感情。赖少其在艺术创作上的高度跟他人格的高度是一致的。

  继承与创造的统一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潘耀昌认为,赖少其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与传统文化体系有很大关联,赖少其是从这个角度来继承和创新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指出,赖少其的绘画“求新”和“求好”,既重视创新,又重视质量。赖少其的写生是中国式的写生,他从新安派入手,进一步就上升到元四家,提炼得更多了,便于感情个性的表现,这样就避免了学西画出身者那种基于写实造型观念的局限。他的创新是植根于传统高端的,是独特阅历和丰厚修养导致的对传统高端的脱胎和蜕变,其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实现“画外有画”和“画外有意”,他的想象和观者的“再创造”得以完成。他所秉承的,是辩证的审美思维,他的山水画创新,不只在形式笔墨上下工夫,而是寻找表达他这位诗人敏锐而饱满的感情最恰当的视觉形式,在有法无法之间的艺术表现,从而进入自由王国的境界。林存安认为,从赖少其国画作品的题款里可以看到他与古人的对话,他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是相当高的。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说,建国后,有一批原先从事木刻创作的艺术家转向国画领域,赖少其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个。赖少其早年有国学的根基,虽然求学时间短,但对于他晚年的转向非常重要。后来他在国画创作的过程中,并不甘于仅仅临摹古人,而是一直求“变”。自由撰稿人许宏泉认为,赖少其扎根黄山,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借助于外部的因素,最后破茧而化。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继潮认为,赖少其的路径,不同于传统派,不同于写生派,也不同于融合派,非常独特。广东画院副院长洪楚平则分析了赖少其与故乡潮汕以及第二故乡安徽的文化关联,借以分析了赖少其对地域文化的继承。

  推动传统绘画语汇的现代转型以及民族画风的进一步确立

  《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认为,赖少其在套色木刻版画领域成就卓越,在版画的民族化探索上所取得的成就更令人瞩目。他的版画作品,吸收了安徽的“三雕”即石雕、砖雕和铁艺的某些手法,把石、木、刀的关系很巧妙地转换为“用线”的关系。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版画实际上借鉴了中国画,后来的中国画又借鉴了版画。赖少其晚年重视笔墨,对他的中国画艺术进行全面的研究,有助于学界深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画发展的认识。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雷铎指出,赖少其的中国画作品继承了某些传统技法,但又有独创,譬如皴法的运用。他对形式语言的研究较为深入,他大胆采用西画的色彩,但是很有中国气派。中国书画名家馆联谊会秘书长卢炘认为,赖少其的版画既强调木刻本身的语言特点,又坚持民族化,他的创作里甚至包含着民间木版年画的元素。赖少其的中国画有传统的根基,但他的中国画常常比别人更讲究块面的比较,从而跟“传统”拉开了距离。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秘书长范达明认为,赖少其的版画不仅仅反映现实生活,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图式,使徽派版画成为新中国的“红色经典”。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认为,应该在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整体框架中去考察赖少其的艺术,他一生的三个阶段,都追求创新,这本身就是一种现代性的表现。赖少其艺术的总体特征体现为“执著”,或许不求“成熟”,但可以通过执著的方式贴近个人心灵。

  积累深厚,修养全面,胸襟开阔

  邵大箴说,赖少其的艺术包含着革命文艺、徽派艺术等元素,对中西文化都有思考,广泛吸收各种有益养分,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的艺术。薛永年说,在国画领域,赖少其中法与西法并举,不只是借洋兴中,不只是借古开今,也不是只取一段,而是善于把中国画的笔墨图式跟西方的平面构成融为一体,把几乎不能协调的画法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诗情和画境融合在一起。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王佛生指出,赖少其对中西绘画融合的探索成果值得研究,一是对色彩的应用,二是对绘画形式感的探索。他的国画借鉴版画中的简约和概括,表现力很强。此外,他“拙中见巧”的书法也为其绘画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林存安指出,赖少其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很深,在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方面,他有自己的特殊感悟,对中国文化史和绘画史的一种系统的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杨小彦说,赖少其的山水画不仅可视为传统的延伸,而且和现代性潮流有关。赖少其山水画造型奇特,显然包括了更多的内涵,因此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某些境界范畴。安徽画院副院长方贤道指出,赖少其生前不仅从事创作,还撰文研究新安画派。他的艺术修养丰厚饱满,他对于传统的继承与挖掘,对于生活的体验与领悟,以及各方面学养的积淀,使得他成为大家。

  以“一木一石”的治学精神不断探索

  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说,赖少其一生以鲁迅的精神为导向。用“一木一石”的精神来概括赖少其是非常贴切的。“木”字代表挺拔、正直、质朴、平和,“石”字代表厚重、沉着、坚韧、踏实。他用自己一生的奉献,塑造了一个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文化守护者的形象,塑造了一往无前、披荆斩棘的开拓者的形象。李树声说,鲁迅强调的“一木一石”精神成为赖少其一生所坚持的信念,他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不贪大。林存安认为,赖少其眼界高,志向大,更重要的是他一生勤奋,不放弃点滴时间,靠勤奋所取得后来的成就。陈醉说,赖少其的不懈耕耘,完成了由积累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所以,他的变法与成就,不是刻意而为,而是一种必然结果。潘耀昌阐述说,木刻和金石篆刻都是赖少其钟爱的艺术门类,两类创作有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的特征。综合思考这一特点,不妨说这也是一种“木石精神”。

  “迟到”的展览,及时的启迪

  邵大箴说,这个展览是“迟到”的展览,虽然广州、合肥、北京等地举办过赖少其的书画展,但是全面地回顾赖少其的艺术展览此前尚未举办过。本次展览,对于大家深入了解赖少其的艺术,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广军认为,赖少其始终坚持艺术为大众服务,他一直关注人民。农民那种朴实、那种可爱在他的作品里都表现出来了,有情有调,非常了不起。他的作品让人觉得亲切,很有感染力。当前有一些年轻的版画工作者觉得与赖少其那个时代的版画家有隔阂,习惯于把那批老艺术家圈在“左”的框框里,这是错误的认识。赖少其并没有过时,我们需要重新认识。陈伟安说,赖少其的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历久弥新。刘龙庭认为,在我们的国际地位日益受到重视时,应该多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应该多向赖少其学习。薛永年说,现在的艺术界一再呼唤大师,赖少其晚年的山水画表明,他就是名符其实的大师。研究赖少其,就是研究大师何以成为大师的经验。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张松说,赖少其这笔丰富而宝贵的财富,既属于安徽,更属于中国。弘扬赖少其艺术精神有现实意义,那就是要我们思考如何做人,如何画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力忠指出,我们纪念像赖少其这样的前辈,除了深入探讨其艺术成就外,更重要的是对后人提供启发和教育。赖少其至少肩负着三种责任,即作为战士的革命责任,作为社会人的社会责任,作为艺术家的艺术的责任。(摘自《美术报》)

---汉中书画网报道

  

上一篇:书法家刘新德先生 下一篇:崔振宽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汉 中 书 画 网 

QQ: 1059438251

备案号:陕ICP备09014181号